2011七年级下语文报中《最后一课》的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1 01:56:15
2011七年级下语文报中《最后一课》的答案
xUrF]W%++ sG\m.E`]{gb1$US.gϙsן>1+ ;fj4FZ94T(] sW9!j2 |߷DE:PР4PLL]J)!f'|xM5pUțQ:'`e ~W G$63xe쐖0ә[#?d3CH;/xa񹡧-)kKI+o_?I(* Ӂ}"n7.@f-[eQ^xu$T 9 -x6.y,Dc|6u#5[>)4MX1Rmú"SQpnDVHB0ְcz _3*AIAbÎmz7$BUkzQ}T>BcVLfK8b0B]FȃٽpxyMExD KS1(PXc(sJ~ۤojօUS'4IZi3I+E\AA/b6W$D=Eqʟ@ T 84kT1zkvyi} UCbyT"\9uQA7VAk}Pt@u;H8~57Wa"n

2011七年级下语文报中《最后一课》的答案
2011七年级下语文报中《最后一课》的答案

2011七年级下语文报中《最后一课》的答案
参考答案:这段话包含几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个民族完完全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那么,它就几乎失去了它生存的意义.
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人们把一个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语言称做“母语”,意味着语言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守住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这个民族的人民之间就永远存在向心力,不论异族的统治多么严酷,这个民族的人民怎样被分离,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他们团结到一起来.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正因为如此,普鲁士政府在军事占领阿尔萨斯与洛林之后,就马上强迫当地学校取消法语教学而改教德语;同样,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三省之后,也是不遗余力地大肆推行日语教学.他们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在军事占领之后开始语言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说对一个民族的军事占领还不是真正的占领,只有通过语言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实现对一个民族真正的占领和征服.但这,往往是最困难的.
这就是韩麦尔先生所说的这句话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