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的安全知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18:01:19
盐酸的安全知识
x[[oZY+GjuJ"ĎѤK*F#e~Vw;~7.ƀm06㻍```*DeSvV'Q\Dj}*N=쓧f9UʕdlOCnD;\Tusfk6_7믌/"bS9 g8E{jގRظ)?||odSJ2 ;$N^n#X O]=w4I혳Fް1)c);7zOל-S?:ѣ,AR,Y!w +~Lт8eJT6, s]OԬa}ɓ~$^ħOr&cd^LÕ@+v}U$s[97yQ~!j*Txgr]aB'" r|(Jl'z'јZ=B;W$U#1R)/balcP喌-s1WET5Ҙ/KU+tr}==Ŧ}Ʈ2$b `фyY>-٫vdYpE!}R\-l̈풽V`V\,4_m+d-*n0{ Mڂ`v}S pV8.D!CۋBIz:$vs^DfX*VAJ%;իXS5-k6$zVbu _Z g y|)ZlܵpdY$֡,o4Vk'A1GG KjsQL2SeZ˺\T牊ه3`ZLU)x)bC4?i/E,fٰY{׋Xj鉜IK%8'v&^s<-K~r9YXYksm01v潱=jH@4`'BD*oCE*6gp!Hj1{>ACq<6na&ujl8.sa%9t B,*~@4}ߗ:ECXBmbHd0U ~9%?IjXs XPCt&+3y&' Ny^mUȟ r1+?CDj% 10oa7CŎ Y9 ǹC8zi ;Š-fM:3!B;eW3ˍF ::td GmA0tyęSl|[9x;An>[0tžEĢrpn1GnDn XEwYr0)kfN|ztD"ۚ;: OHA4XJC5`<|1 "[;XK" LMSTN+߀t~jaPLNA*c>}E\Yfs†1TVrrm؛g( +USd I SfZ.~@"Ea(C6wMO9+A/6n1#='1_׽/~)Z?WG#Ϟ}.5wGɧNwU~F&aP:ɘ 2OH9*y%*ڞȓ*Dq(d9&*RE8^Gk`4@̝ 'l^AY\4w cq g/昴eﺤ%@꒗e|uib\Og ѐZHtTz [$08=l ky|q•*pyA1> 2\d>H.F[}`MG+*ecEo#5Sx:O/6: a;1:2?K8xP#vMPyMOU)\^Ht WɆZc0nCrF"߈¶<2ϼHab i.Kt3oL >Oٗ)e<_WC^ƫ:Kh_lt|_ _4 pBwl i; G~_@ )/"*P޲:Dx(׿Bf7iJDfUnX#k\_% .1;]|Uf QWwP'rWe"d](q޷ZԷPt-)iҿPD;W*" (.J7V(ty>6"ްbDnfD ߾jD֯n``HkaڑckE*HkH7")ܬE=ZO5k`=V(iBo[S{JDJLS`Tabiʾ :s{*:nq2烊:goS֡-8s޲Cz6=;W]od|+X7cQK'=6/7|ۜu9#(A A} #bL&vV~…3^XF9AM($[!y|F=U- y#H=U(RjTUU\^a;nM7߰q2B$fYTnG1[l\'^.֣ 7H f!G9<O8JMX@詥9+坡^|כ #y*ig #H:䂬8WBi/W.݀WO㹘_Vt%@C43R>ENNX_iXj NĦHBO)丄̦wg{<|rK,Lw=F??~co :o {=LxP{Ot4;8`B&/)ʾP^ ɫto){q q q?Ǎ鷺X_L o70?+ƥ;ݠΝJ8<!~wioW ƵWj>H]՟ \u/1ump^w/uo++۸Wҽk;X~c5|_7]{`;dkC@玲qt4IJwq{g@޼z煥{ָ[=]uWp15v׸M\jWAН/j/|+N`w)Ñαs$Բ

盐酸的安全知识
盐酸的安全知识

盐酸的安全知识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 标识
中文名:盐酸
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46
CAS号:7647-01-0
危险性类别:第8.1 类 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酸类
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
主要成分:36%氯化氢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
主要用途: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
三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
四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易燃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六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八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 (mg/m3):15
前苏联MAC(mg/ m3):/
美国TLV-TWA:ACGIH 750ppm,1mg/m3
美国TLV-STEL:7.5mg/m3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耐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高浓度接触时,戴耐酸碱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九 理化性质
熔点(℃):-114.8(纯)
沸点(℃):108.6(20%)
相对密度(水=1):1.20
相对密度(空气=1):1.26
饱和蒸汽压(kPa):30.66(21℃)
溶解性:与水相混溶.
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十一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Ⅲ类
十二 环境生态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十三 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十四 运输信息
危规号:81013
UN编号:1789
包装方法: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36%氯化氢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主要用途: 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三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

全部展开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36%氯化氢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主要用途: 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三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四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易燃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六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七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八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防毒口罩。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 穿耐酸碱工作服手防护:   高浓度接触时,戴耐酸碱防护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九  理化性质熔点(℃):-114.8(纯)沸点(℃):108.6(20%)相对密度(水=1):1.20相对密度(空气=1):1.26饱和蒸汽压(kPa):30.66(21℃)溶解性: 与水相混溶。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硝酸安全技术说明书一   标识中文名:硝酸英文名:nitric acid 分子式:HNO3相对分子质量:63.01CAS号:7697-37-2危险性类别:第8.1 类 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 酸类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主要用途: 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三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四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易燃危险特性:强氧化剂。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具有强腐蚀性。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六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点,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耐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七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仓库内。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保护。八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防毒口罩。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 穿耐酸碱工作服手防护:   高浓度接触时,戴耐酸碱防护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九  理化性质熔点(℃):-42(无水)沸点(℃):86(无水)相对密度(水=1):1.50(无水)相对密度(空气=1):2.17饱和蒸汽压(kPa):4.4(20℃)溶解性: 与水相混溶。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硫酸安全技术说明书一   标识中文名:硫酸英文名:sulfuric acid 分子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08CAS号:7664-93-09危险性类别:第8.1 类 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 酸类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粘稠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主要用途: 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三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四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易燃危险特性:本身虽不燃,但化学特性非常活泼。有强烈腐蚀性与吸水性。遇水发生高热而飞溅。与许多物质,特殊是木屑、稻草、纸张等接触猛烈反应,放出高热,并可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及其他可燃物等能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着火。遇金属即反应放出氢气。腐蚀性强,能严重灼伤眼睛和皮肤。灭火方法:避免直接用水喷入硫酸,以免遇水放出大量热量灼伤皮肤。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六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点,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耐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七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仓库内。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保护。八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防毒口罩。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 穿耐酸碱工作服手防护:   高浓度接触时,戴耐酸碱防护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九  理化性质熔点(℃):10.5沸点(℃):330相对密度(水=1):1.83

收起

一 标识
中文名:盐酸
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46
CAS号:7647-01-0
危险性类别:第8.1 类 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 酸类
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
主要成分:36%氯化氢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

全部展开

一 标识
中文名:盐酸
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46
CAS号:7647-01-0
危险性类别:第8.1 类 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 酸类
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
主要成分:36%氯化氢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
主要用途: 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
三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
四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易燃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六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八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 (mg/m3):15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耐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高浓度接触时,戴耐酸碱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九 理化性质
熔点(℃):-114.8(纯)
沸点(℃):108.6(20%)
相对密度(水=1):1.20
相对密度(空气=1):1.26
饱和蒸汽压(kPa):30.66(21℃)
溶解性: 与水相混溶。
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十一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Ⅲ类
十二 环境生态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十三 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十四 运输信息
危规号:81013
UN编号:1789
包装方法: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