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这些句子求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7 06:18:36
送东阳马生序这些句子求翻译
x[Yo[W+F=EDYf~1'vt;y"%.Y M%R6.%C9a:uyIJt:d }~|w_hms2]Qڒ93Nnz;BŐ蕌[cQJ3e);ȟyxv0uI ߁d:gF,ymGWj1 laڞ2'#Qk{a7g^Q1Yui z'켖麔"]1u_РRbj`_߼D (o|w!%R5s w2~;פ?wŻ-,M?}/GTtA}44շP<޹!JFCgKAUТqAp3;hx^5hBAw_@Sir2^-ĝ?J?H oEd AꎔEUt(8Lo^crEwꧮo*dMXӖ')bwxj`rCloCQ MeP?4T@zvEȨbD4q!]D4!lT2mPO-ߣ1A3GhF''z;""0M^}tJTh2i,;w.<'?92zMAX5U`F; d R褤7>sE0-᝛$_B1??ӌ8,8af0kf$ptk$|φ>4N )y4I Y2+s+/1IEK@lYwB6]&SwFG/a *x6jAp =hfiF^: _Qd៾->գ.m!PjUԋF>h\;oj.4^K*w+,5‰Bǿ9pnqHAXxY8";ey#ݷ_~7=7"P*g7x-զRQ0r_G2X0֯=}DR:2QoS_GJyN0U(vPĮIxsjݚ>"p͟ï!>}Dh5?af_<̰P!ntIZa?JpY?tOȵDi.GdLꝽAvykj;U2>+WH(bˣA nȥm+ օ^d[:ăvDmI Q Z;pX|ڙj m>\ E($tg ru*9-FV-I0)"") E=RW :u0h;kGd) d(Pj<Z!!NLE +)@,W?q3QMVv8c2\dLK늓 3yПbxAD@<7TKc6ZjkD3/c,:VXv,aX M]2MW ;G)4xP5O&3QCZT6̦\d9פX|`.\ WI7L0d5X+5| R_^14%k[2ZԄg{#Z%07^/Y GFMΒ?eBuYfyY,yik_t%[qڗwH$ŝE8~*d־}qEEmZcm־ǵ/>qE|׾ytkq\҂c<׾`k_Zr ׾dsۂg4QhKˎjeKO}ia1YS;z/Dfqיuڗ(ߠA3CJn6j)mTޱ e1"1nѬh&c8v۲lhen{⠞8BxIQT*VC}+fD!amkZ Q pRGu;=&>yU[n#?S v&R49EĕDyވo{xLJRj'"LybF1WᦀrAyaޕti. %5P)8[F{?{q,Mŗ#0YJl^;Hds}^QӤp 4l2 nLᤐ~S?}da8=p(fzidRJpWQJ zesJJdOF\UPyJך F݈u',CVCvF>P>-/2QzrrI =X >tdXnZ˞NeYq pN&<7c{MV>ꃝHSwƷ)%X@AMǒҽ䁦;AMpw 8R=*;Ac5.N%LwPa?ϣs"IbOnȒIt$M 硒gP |X>P 0n}5Th=Ӌ!*׫UI?A?g-8z&7yRY {!!O:,$ %ɂ ǝ[f$*HDWg]q?tp@;ȃ@&t>-5N+6R`5.L ={ZSY)mSS7+8j#Tkr1c\z4N4S]'p/]7M]z7OuD~2$ƨ'qgl˵?&3+L1Vte}ljf FW.dMyžwbb}MsQeo7n~dv/ WSN h%t㮜sEI1αԶsS߮+6=\^{*"@X3fp}5i@%ŏhFcϖsy6;e8?Sz-m:b2Rk `M ։XgBR* x!iL^l%NuG޾eQʹ4+Ʃ6+s,MoFnXC_T>c:f0`}.#b=I4bU1}JrϛMa'?ba ;<%b/ZY[+_4*~.یR azD+x\/~\}.},P3['P;~$aB:0qK֝ϊNYttzNȲ|yP2i dnflRpc|,'m~zE i/OLZuHY\ :VabhEv5s=Q~K6$ʺ۪2ɪU&@@ #‚N9 +Mt=:&x f\FjҢź"]rVvr^3ʟǰ8ɳXQ=k I5e{=TΛ8An@nyB%Z\FI'o΄rW[?LTi'+wR">Ԣ/Nt5l zqn+=GY#VHK:le0! !nMHŒmÜDWwEuhLDMDنw7|Pbb/ID$f>6ϟ:g{!.ڝV"JcbէG$볣B<a:طGeA6XM$f|zŠ|Tϋ"0?/RE& uyHOabX"P(o;I!<@|TDf/*?Kʽ hV_~B_D `,)H A\놜݉U]"ѥ֫ }&ʼn"3,TBH'<uTSő)ck6fB 7:G ty N'mF@;AW4O^?Q.QMȝ3it򂘉aY>'ΠVRـOq|\;o^*( nvVrޗu5iE'_jI o|ȿTdB׉!L?2L(w&" 8R/IXZ;npprj֛y+Obi gńi+V6ml74yҖyYfBFtN}i;G-Gee|5etN}; feeg=M?)\krA+"M2W!i%iQS燐PGe ?C

送东阳马生序这些句子求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这些句子求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这些句子求翻译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3,抄录完毕,跑着去还给别人,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4,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我还不知道.5,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6,服侍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我,很长时间才缓和过来.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à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jiǎ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

全部展开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à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jiǎ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shè),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é)。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i),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shè)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bì)衣处(chǔ)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也称宋学士,祖居浙江金华,明初著名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有《宋学士全集》、《孝经新说》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
宋濂藏书始於青年时代。当时,他因元末战乱迁居浦江,於青萝山中筑室读书,因名其楼为“青萝山房”。兵祸之后,官私藏书毁损严重,而宋濂因隐居山中,仍能坐拥书城。明祁承汉《澹生堂藏书红》说:“胜国兵火之后,宋文宪公读书青萝山中,便已藏书万卷。”清载殿泗《风希堂文集》卷二《宋文宪公全集序》则说宋濂“始自潜溪徒浦江,得卷氏藏书之富,首推宋濂 ”。
原文余幼时即嗜[1]学。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6]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7],益慕圣贤之道。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动,媵人[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緼[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34],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35]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36]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3注释
[1]嗜:特别爱好。
[2]无从:没有办法。
[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礼,表示已经成年。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
[10]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11]尝:曾经。
[12]趋:奔向。
[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叩,请教。
[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充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叱咄:训斥,呵责。
[21]至:周到。
[22]复:回答,这里指辩解。
[23]俟:等待。
[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严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
[28]支:同“肢”。
[29]媵(yìng)人:原指陪送出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30]汤:热水。
[31]沃灌:浇水洗。通“盥”。
[32]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33]再:两次
[34]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35】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36】缨:帽带
【37】缊:旧絮。敝:破。【38】慕艳:羡慕。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日有...岁有...(日,每日,名词作状语)
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名词作状语,动手)
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食物煮熟后留下的汁水)
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双脚向前移动)
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向着相反的方向)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
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快跑,今义为趋势)
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为这、此,今义为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最后 今义: 小兵)
右备容臭(xiù) (臭:古义:香袋,香气 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 今义:表界限)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 今义:硕士后的学位)
同义复词
1.假=借 :借
2.叩=问 :请教
3.沃=灌 :浇洗
4.廪=稍 :米粮
5.叱=咄 :训斥,呵责
5.欣=悦 :高兴,快乐
一词多义
1、以:
(1)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
(2)介词:把,用 (以衾拥覆;生以乡人子谒余;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
(3)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2.之:
(1)结构助词: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代词(走送之)
(3)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余之从师也)
(4)无实义 (无鲜肥滋味之享)
3.患:
(1)担忧,忧虑,动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忧患,名词(无冻馁之患矣)
4.故:
(1)所以,连词(故余虽愚)
(2)特意,故意,副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5.道:
(1)学说,名词(益慕圣贤之道)
(2)说,动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至:
(1)周到,形容词(色愈恭,礼愈至)
(2)到,动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7.质:
(1)询问,动词(援疑质理)
(2)本质,资质,名词(非天质之卑)
8.色:
(1)脸色(未尝稍降辞色)
(2)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3)颜色(课外)
9.而:
(1)表转折:但,却(足肤皲裂而不知)
(2)表承接:(久而乃和)
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四肢)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3与之论辨(辨:通“辩”,辩论)
4媵人持汤沃灌 (灌:通“盥”,洗手)
特殊句式
1、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之”代笔录的事。“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2、岂他人之过哉(岂……哉?哪里是……呢?固定句式。)
4译文
我小时就极其爱好读书。(因为)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于是)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就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逾越约定的期限。因为这样,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而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当我)已经成年,(就)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后来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却)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还是获得了学识。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积雪有好几尺厚,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盖好,很久才暖和过来。(我)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佩白玉加工而成的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得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这是答案: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逾越约定的期限。
4、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积雪有好几尺厚,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5、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6、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é)---------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盖好,很久才暖和过来。

收起

2.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3.抄完后,急跑着给人家送去,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还书)时间。
4.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5.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6.侍女拿来热水给我暖暖手脚,我躺在被窝里面,好久身体才渐渐暖和。...

全部展开

2.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3.抄完后,急跑着给人家送去,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还书)时间。
4.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5.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6.侍女拿来热水给我暖暖手脚,我躺在被窝里面,好久身体才渐渐暖和。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