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手抄报上可以写什么内容?知道的话告诉我,并找一两个给我.急需呀!~~~~~~~~~~数学家的故事也可以,尽快找给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07:43:07
数学手抄报上可以写什么内容?知道的话告诉我,并找一两个给我.急需呀!~~~~~~~~~~数学家的故事也可以,尽快找给我!!!!!!!!!!!!
x}n#YޫT fKʭ3dž=, {l1 *P)QRĝe7"^w΍KJ]SӶa l2qsϾo~'Vܞyen֔ZA$wش6Ʉi~!hlx=zvO+Q/֘bf=w@yo+ftF.82EL].G87FX[b GO{tD̎׭$ȏ*١ &i Y:rp3)v kxG&``a{*%@*">cJBJjЋ=Oa",ƆfV Y*+މ!-~N_T&)tA"  &1B ޼ dc_/AXA WlW|}8E!B)SMONa`4Γ*%T r=a{콺JEL8nR,tNM{mӵ@xN'MobuVv/\T1k60Y0\D'm:Q(f*ggy/S#U"ڼ#dVYI93qEg.(OW~w#3Qᩂ\@= ?`5G<2-YXr7!^Tg$(u jƯ k!SzlZ N7+ДM Jr<{o~ fyE _ܳ[45֣ysq G{gN뤅a:8 Ů* |(9 c|SyGщᕐ֮2Ta{[ZM}C 19cxRϺoNKJT*O[x֏9?U _@@UxSc{(9W kA5:DU hAz&9г }!Zz17 ,e ܎r ǝ44uN*x'D&žJW(k$voḂR!:껄1G,psPQJ/"ԜnO{9CIi7DNw/1轪`je|7d?|3->o|ϋC)l12xG;0i|uޯ}/!:_yIv6n-Qtg,a_ly;R}sr$7լׅ[UM5_ NA,C8RrAOgeஎ`Te۳ء=ꨘw#aO;Bv;BE=!``ݦ^. #k1g놨&bXb`SK t2qz21@H#0Ǫ ´EM;Sj{u(7=3JvpaPL?K$HyftL\zGLst`:`9o={f?Jb7w8quDirg6^'*q d~QBjIo7I2C ވ\ >[}xޢ6i`y}7L/%^/[\nQo[`CqDe0= dPݰʧTvHC&#~,.R zZ:ݦjfTs B†8|C/P98RK-(\yzSĔoW?e \+ b5wZqN_P4&DGBm=23^Oa?Pv-A68)j͚8]-rS( vOM?.Z 4UC€,3hmFċ#f8ik-:*4)G+qkX9)} cIwfGM_Wc GjRnlYt^ܧsLDS=$U:/8$E]<_ D.{(,NnaPljA7{KjP1<3nE]/8 K䮵ir `ROoDy }Z羇zu#BsLn2HKQ/W$mOFvAޝD{{3b +u朡j@f0D'ڴr)K6>9$ DBGߋѨWHr*J@T`[Mm̅6iJ^4PÖBb{8,R ȩeS&*/>|G-{o FgO[(~cTGY>L~%}e ET1= $4CQ+n0?yatʻcC|ћ %KCe$uJ>/.1p?rT$ ]XIh}I+;J8\ѻ=u 58>bN\Λi]u1Dt3QL g rwh2Q#D( pL팃EX4vrIE|Cu@;I48 m,^SjI&R3'rPTb>jM|'bݭLz0bН/{A[opJRlϪI2Oc&Gs&zB;N[ZY} xn4J|b7ir ]\,cvICX 4u07E^Z)c(CRK1:y-3zsKb\d ps,vJ`U )"6jg{%eC %{yn"w2I'Ýd+jWa1FŃP= N  7`䈟yOftO)W:x 8}tu-Zp _tKCG\']PH8qyCFάݥUwt,~XG68٬$ 녢0Sz XB H?#X"8N{GG)&H%ߣsR S҈ *aXBNC֙7FK:,tt *ax*dOtK8٩Ic)|GnIQL!99 3|s:I~@-n&f}dF,Xxl>#Ʌ?Q0|%_W}?ò78UJ.ǦTepBGAb^N+q2Sb|ge(SrR"xah(Igaj*O-^D`{ąs“(]IRm-=IѽάfwYsA|03 gYLG5my*]_ą0١'0!k  =gJyfX<0eomM{BDy*xhCc"U?y`yM#`P?<;W3YL,NL31>]H ~\#Yͻ_Y^tayqMiJS37UDC5i1b!L L!^n |gfF-HT\z""< @&hҀ1H1UpA3١.1lQ`ӓ)]ؒk%5k~INJšyF7CL.^E5/eDl&38ISyM*LO|CD5x]h5`F)laᡯ3Whrcꚅ|wd#@c 2,UI<1g0nX5Ak?bтP~y-4!_P%ҽjiU,.oh#i. gE]oM+A!>(6¹ jӮM4Z1Xq :58i&цGwo4R3sj:+_sLˬ~S ëohdX3,v@](,`-:Wxȉ h0BQ7a‹tviO`E |CC=SM|z~V9?a{ٮWCð7) O,$lx ^5ˇ}W}VjoX*!1'ɌD7a{)WYz,& uʼnj)VBag6>oށBԵ+vR#B'fHAY,6O3o &xpC^?aYJL:jΚnvd=8OzC'Br 44<̭ii6Fb% #F|"{^l Jw 1haNjAWMȴ@i.IlEQI?0kՀ 'ulf"i7EnqU9//\t2Awd—f8kTJQt`.m/ZQx#Jtw6Q9;9}$2PTJՊa$2 R.(0u7yCp+~4銰uq&2߼W.+8Oʚeã2D1=X2;]NΆG\n)Rsy 7!Ru EwKM FX3wb6igkI { /c;Ff'ࡤ^(sh}.cv"[g3֞E-FkFF%iu9϶I׻^( VIQ<`@+K^ E]ò| +[EOaoΤ@қhoXXFصb ֻ%IO+'lH~B|γI8A$eNXs`[`o>;]Y~5wprt_1{Z D ډ X;Bas =bA&F)9`)tW_;QB$,]Zd{_Lzf1% J[L:WAkQPՕ-8a,NQe0EZeX%#bg6ָrXK܍snj-w%>D1}!NZ^įf^KG\2gөU~"94*+ F.#+K'{OwatJ)*+UeC s%sVП+NM OL^ԻSSXiVoޙ1˖YZ9}H k `-[‚ ze'235gM1`7<[lWL؛ST4j˚DQ4q3Dg3fijժBESU U<fՂm89 Ve tf)E&:Ւ-O%a' ffƟ0W'8@j)HU=nGҤ-FU R*lD3ڹ+<:Q `8G\נ/*y<⬎P>+j5FۋU)Y+cu4t |N$ Gotۢ0f=w۰qah[vZ?J,īqUw눀p!)$Ԟ90@$O_p0i+J`.8:zZ/ qnMI 2J&ډcHLfBɩ[HTent5OMM7sPsUo;7b)]Oa#ZakY KBِ^]nj;p͎~t)2ͬ`f:1[&0'l3 KۄU {1&ѱŢ%V_E9:'6{T`$`nـD^ڒx=Őzo록e i.)t?T#A]\=t(Bf&ԁ"R ~JT s :5+Lދmmk1(EqJ"+?{/_Bmr8})07\NUnra/0}jEk82}hCӔ_} {hXqК,EQߊ:$ou*L@H f/ .+vX[P@mK'_O2;bg.&L O ؔC/ZiPD|bg$lEpIgmԘrgymzC ݓ|%δik%}2@= |2A;}ŪF %aHmӛh]E$H2wxe7p˼cÜjv@/s^Jk߅k%<ue dx"KE4AL@䂜8-fQg o5蜛D%ƺzQZT$, ,BZ0.Q8}q&Aa/T [A{MbJj4mԠ~7,bbPSZ7Me&>yNl Ooh73=c“ѯ$E+?f+qv`D4}]g & }@ߔ@,HL;Z x3ok\Wi.t`9Rlr嵁MĂz#6`^ѭˤ7MVX%aP}1Ri7B3. _TGKjʑsy7G{5ÒA\4V<t*"Qs3&Ϊ].)E<Ϩӽ<"xk,aYy8lcEFРR\Nt>[9;\Ǯh?k&.wo75[2(L5]ik Q͋ؑuIOoh:xx9(ٚu|B6/VtL-VaOy.^}@G))Ю5M")=R.pg@%@p۞^SM~[3P U>uA҂%wJ bB'tRz[IJF{ɓtdnmy!ISn6&t{ح{N 9::٩p>}Z|@[;+S!m+ (@C-EC&ugNւռw\1GZ4ܙ 9ݼWZ}-t#U^ ȊC4A \H sJZB|J۷#7('Y~\N_b3xy_"FÜe$"Y G@$y3X2T>윴Rx$f ?Dt`Hx\G`[(6ZV+5"`ң!+E43w*<ukR`9ZnXĹd”P!J"k8psRo~“sl8F`{rw譵" 5c n / ^PrCd}AWRfާ4h%:m'br ~0GLȧ /|Mʡ7dPObRa⪤SJԋjVr6+AMPDilvT=<~` icP"b@Jl'A k$e J;'hm}ǖ11b{,[l+ %%Q2b\)gb16x۩*WZL\E @:Bli'0]Bk_|xw"8[t N6iz(}Qy9:ab#yM75$r]X֏tz(~KٔggvڌF빐 af&&EՌA.$UD !=H .1}!:DW/#o.k.=Rzo6~_S^虈hb"^umLGTo>Խ30wbIOl?V:zዯ"^=hIL>gvaε[B޽|=z7%D8rdp$hv%h N ӱKuL.[C",66uPnRԶILeM3"a_CZCs>$u'~ ngmPa&S35A_X*3Z;!E7 U3dn!am:eC,+z6+K(83_ayL9 mM\ZJmZI<.D)X0On[[GUn 60.nmM䰤~& տNRTVOlzǫ$ (\ JƢxU$]Ұ",{qh2\ϴӏOlȗ}k1;ײ%ڻ~Z߿LL[a~T[c+da7s ~BV -Ϛ$c?M2ፒN?U2n͒ld<&sL&<|d?m24NZ''@GBYpYeްF4O5R ?~t8maߗZ*7OSeKmS+sU ƵWv{\ke|Oe]l ɥZxf˂[_j,pg[.MRoe'XUOe|2n zX~3::$Qߗ"i ]V'3bP61AN~~ &w׿˿?__/򫕷oޯ/ە___|+oOo?}~q_o,d(I\qMr/fL 1!!7ŀ=;+\i[&!3)|eӯh oM ǯQ|[fRdGR<&E2LNTxA1[r(}&[u̘'mxJR08S%SgVl3 ͱ.ri u+έNT?uEԩK:m_Fv}%FVl5lCXk\q|n4@ pU1.b~=.eD3<E ʽ~+TRt5u0YoB]r?@lCR`.s)BVF,$acئA\kAB7="6.nQ:k9 <=(hS8>Lak*2XN‘^bluźz:B&u0=gm0yµCDOGԮ- 0倱v RI]Zc?*lB.Zڎo;=r5*/ͮL#3>mPrQ3U8$3Wa t1Ev> fA):ڜԜٿh#l/$gM cYKRt.YB)/ybWcMwdݻ_1]⯈:۽Z `Q#o3n_4[Yǹg>]9n޿YZPá"#raώNiQk$Z\$Lq">?T;֦-&.._HBM}+Y6 y6W -bAZ &/\=SB?͸5&;OK+U5>8?&*ׇiІd2l 5"^!H9k^[]&rpӚtf}z:sxqi F h]%l{Q-UcR!efA|ӔasTiFk;ݦwmvYyO-pKUݙ s9tYyNώP{ "Iy>3φe2nfOWmM4 'ުnδ5Q3/RQwSf\a*W6],B.ReerXk81[w2ӽ\K5a)fpZ 2Rt>A9LwW;-fT4{qW;J O'eH*m,-L2*{6Ԃ՚W#:\wLW $%č{Ee;8Σ|Щ9i/!dh_b Õ%G._bj{~v!&ӻgd;swR me7qVu`tr 0sCv;qUEV&+/+,C]`JoZW`0wKJY`SBmOvsM*\hl\3Ej@ĨG- i6Wj_"vz$ҾVL'w=|''K"Wx yVYUE n?"lYgY+Y#H rIڈi{[ߨ_T#2-Xw7۽ &tA_KK gZPEܻ(ZAvGuVؑ~9|ϜR#Fk .Ru6QKJ܌yJfFs۶d!:s_@_PK$f{1^aSkfKڸMnjk}~fu/ӁP-D{gYpUBP޼ (If8XbyƲIaO ibgj7ܔpY.lNv~ PBs靦@umTvOavyDŽ9fM^HQKMŽ+iU(iʟ$1m C*RJ i&I-amhtk0/q>9A7LRԤI6҃@(/ۤ.olaqbOj,MZYu)~Z,WڔAr.vNf'L[19 0mpwZ5jV ~zܑ7& \B{퉶'RUHk_O_+ƾEd,>OTx_3N;T+ q֕nL?Գ0S]_q>,…^qc+46 T׫Y҄ j_D:KW*(;]ʂ悼ƋWȀ.;ؒS)PQgK'䭸.n XNeüB})Z 󍱟Y}qzs[%\mB5$`t㏡rɾaѿJX }ʡ^=|mi(#?C' ~(څ&4:UgeffP[H^XNIv)jp*(<+3L02ùsm\ :y"vQwh^9;};|hʭGbD?CgزNvtKlU^C%aCx?l4UM!I7C6am+[dl,EiҴ| K;wZ|f3ai2\h[9NC`//&hI A9pnWA}Z68E%-t,CA ‹p 6ucz'L +^,Up_*`sh\ˌeqɯ6itf{bM"4lyls@پ,a oQgz:ٗVn̳zkyI+lF Y:)ÝN2ډj~=lV:-14׭|:/X%X~>Z&8сLz1]fteݓG)ߥCg &^n;/ V MmYq" _}Vt ̹ݰu8`E6D8n[pmpztF_HOْ[6ҋBcF%`ѧXڗ2 I4>{D,>ߵW uv7Kƿ5y(LsF?ZD4,}${޽O٦ѧ.pߺ(\oOMS:iPAW|Ir;ߺoj>[}W;j܇wfV4i-/7%}>`dXCN38#f?tu$ @V#UB^*NIi^d^rѾ]|oH0Їȟ mYIkr ZA'sXo:ЬC?VRY W5znȿez.qD.$E);7'fitNwA [HK dFw&E6l\{ڌ'YT)Ǫ̹"㦅N%Ni҄d9 楾$Mq[[Z}]-K׬k%9/xZ';Q LҺ]n%NVh#W~ a~S_Q(T_]>(`mϪαG[4mL"X6Bm&DE`Cavthi:bt V@g$6 mRÙqZz䥴kBGNvbݕEޞI-`H2Em븤M+v3 S%F8F"1]Ox^޶:6P-Hª2XTWe/G>!7Z͒[/h_gšZc:5Y8`A=myk5濪^d;);݅XhM;Yh)l0U'n% w|P}:Y؋-xj:hbi-\A

数学手抄报上可以写什么内容?知道的话告诉我,并找一两个给我.急需呀!~~~~~~~~~~数学家的故事也可以,尽快找给我!!!!!!!!!!!!
数学手抄报上可以写什么内容?知道的话告诉我,并找一两个给我.急需呀!~~~~~~~~~~
数学家的故事也可以,尽快找给我!!!!!!!!!!!!

数学手抄报上可以写什么内容?知道的话告诉我,并找一两个给我.急需呀!~~~~~~~~~~数学家的故事也可以,尽快找给我!!!!!!!!!!!!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报效祖国宏愿------ 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
——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喜爱数学.有一次,国王请他去测定金匠刚刚为其做好的王冠是纯金的还是掺有银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诫他不得毁坏王冠.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当自己泡大一满盆洗 澡水里时,溢出水量的体积等于他身体浸入水中的那部分体积.那么,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 ,根据水面上升的情况算出王冠的体积与等重量金子的体积相等,就说明王冠是纯金的;假如掺有银子的话,王冠的体积就会大一些.他兴奋地从浴盆中跃出,全身赤条条地奔向皇宫,大喊着:"我找到了!找到了!"他为此而发明了 浮力原理.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原理.伴随着这一发明,还产生了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岁月里,他的祖国与罗马发生战争,当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时,阿基米德还专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画的几何图形,凶残的罗马士兵刺倒了这位75岁的老人,伟大的科学家扑倒在鲜血染红了的几何图形上……
阿基米德死后,人们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遗著全集》,以永远缅怀这位科学巨匠的伟大业绩.
牛顿(1642~1727)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是举世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幼年充满了辛酸,在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便去世了,之后母亲改嫁,他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23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后留校工作.后因逃避伦敦流行的鼠疫来到母亲的农场里.在这里,他被一个常人熟视无睹的现象吸引住了.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在地上,便开始思索为什么苹果会垂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一定是有一种力在拉它,那么这种将苹果往下拉的力会不会控制月球?他就是通过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现象,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的巨大作用,很快就显示了出来.它解释了当时所知道的天体的一切运动.同时,牛顿又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光学实验,从而证明了白光是由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的合成光.1687年,牛顿出版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里,他钻研了伽利略的理论,并归纳出著名的运动三大定律.除此之外,他发现的二项式定理,在数学界也有一席之地.1704年,出版《光学》一书,总结了他对光学研究的成果.
牛顿61岁那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此后年年连任直至逝世.作为举世公认的、最卓越的科学巨匠,他仍谦逊地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1727年3月20日,84岁的牛顿逝世了.作为有功于国家的伟人,他被葬在了英国国家公墓,受到世人的瞻仰.
欧拉(1707~1783)
欧拉瑞士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他13岁便成为著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 .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氢说,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手稿化为灰烬.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400多篇、论著多部.欧拉这们18世纪数学巨星,在微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 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的奠基人、复变函数先驱者的地位.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发表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欧拉是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够当时的圣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机同时忙上几年.
欧拉作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高斯(1777~1855)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著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著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祖冲之(429~500)
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华罗庚(1910~1985)
中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金坛人.
华罗庚的父亲是经营杂货店的小业主,由于经营惨淡,家境每况愈下,致使上中学不久的华罗庚辍学,当了杂货店的记账员.在繁琐、单调的劳作中,他并没有放弃最大的嗜好---数学研究.正在他发奋自学时,灾难从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被医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但左腿却落下了终生残疾.他常挂在嘴边的是这样一句话:“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数学家,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学,于1930年,以《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而使中国数学界刮目相看.后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在这里,他得益于熊庆来、杨武之的指导,学术上得以长足进步,并逐渐树立起他在世界数学界的地位.1948年应美国一所大学骋请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携妻儿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十分重视和倡导把数学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亲自组织和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他一生勤奋耕耘,共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作为数学教育家,他培养出陈景润、王元、陆启铿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并形成了中国数学学派,有的人已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日本讲学时,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去世,终年75岁.一生以“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勉的华罗庚,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陈景润(1933~1966)
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闽候人.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 “怪人”.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誉:他移动了群山!
诺伊曼
诺伊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诺伊曼出生在一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见的神童.他8岁掌握微积分,12岁读懂《函数论》.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曾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银行家马克斯先生登出一则启示,愿以10倍于一般教师的聘金,为11岁的长子诺伊曼聘请一位家庭教师.尽管这诱人的启示,曾使许多人怦然心动,但终没有人敢去教导这样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岁获得物理-数学博士之后,开始了多学科的研究,先是数学、力学、物理学,又转到经济学、气象学,而后转向原子弹工程,最后,又致力于电子计算机的研究.这一切,使他成为不折不扣的科学全才.他的主要成就是数学研究.他在高等数学的许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最卓越的工作 是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对策论.1944年出版了他的杰出著作 《对策论与经济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重要贡献.战后 ,运用他的数学才能指导制造大型电子计算机,被人们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

全部展开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收起

趣味数学,几何........

与数学有关的名人趣事或者数学故事最好了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CA%FD%D1%A7%CA%D6%B3%AD%B1%A8&z=0
到这个网站去看看~有许多漂亮的数学手抄报呢!
可以写:数学家的故事
有趣的难题
好同学的学习方法

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
数学的起源:数学是一门最古老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一万多年以前。但是,公元1000年以前的资料留存下来的极少。迄今所知,只有在古代埃及和巴比伦发...

全部展开

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
数学的起源:数学是一门最古老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一万多年以前。但是,公元1000年以前的资料留存下来的极少。迄今所知,只有在古代埃及和巴比伦发现了比较系统的数学文献。
远在1 万5千年前人类就已经能相当逼真地描绘出人和动物的形象。这是萌发图形意识的最早证据。后来就逐渐开始了对圆形和直线形的追求,因而成为数学图形的最早的原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又逐渐产生了计数意识和计数系统,人类摸索过多种记数方法,有开始的结绳记数,用石块记数,语言点数进一步用符号,逐步发展到今天我们所用的数字。图形意识和计数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产生了度量意识。
这一系列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完整的数学这一门学科,它包括算术、几何、代数、三角、微积分、统计和概率(其实它一开始是人们为了钻研赌博而来的呢)……等等各个分支,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下去。
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而是发源于古印度,后来被阿拉伯人掌握、改进,并传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将这些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以后,以讹传讹,世界各地都认同了这个说法。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在生产和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在古代印度,进行城市建设时需要设计和规划,进行祭祀时需要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于是,数学计算就产生了。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比较先进,而且采用了十进位的计算方法。
到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在各地区的写法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罗门式:这一组数字在当时是比较常用的。它的特点是从“1”到“9”每个数都有专字。现代数字就是由这一组数字演化而来。在这一组数字中,还没有出现“0”(零)的符号。“0”这个数字是到了笈多王朝(公元320—550年)时期才出现的。公元四世纪完成的数学著作《太阳手册》中,已使用“0”的符号,当时只是实心小圆点“·”。后来,小圆点演化成为小圆圈“0”。这样,一套从“1”到“0”的数字就趋于完善了。这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变式”等。 (很著名的人物啊)

收起

数学家的故事,一些数学题啊,笑话类似的。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专家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

全部展开

数学家的故事,一些数学题啊,笑话类似的。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专家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苏联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华罗庚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与方法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了推广优选法,华罗庚亲自带领小分队去二十七个省普及应用数学方法达二十余年之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收起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

全部展开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收起

什么都星

数学家的故事: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

全部展开

数学家的故事: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收起

平时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