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论语》《孟子》的理解以下理解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当怎样理解?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宣扬刚正的人格.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1 07:50:49
关于对《论语》《孟子》的理解以下理解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当怎样理解?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宣扬刚正的人格.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主
xRmA@7aϢ0D/|23Q@"2,S5ͯ4a5D73UݯޫW\[ٵp=kP N.%FEq8 :޽ zhDnY Kڙ ضa-18+$V*;[ ;u2 2šAWOf^vja?Ji򷂕ahW SST*̛w鿐?{li=c$J`B?Tb\A߄m Suj@)vȺX2\6oϡ0gj/)Y>˫Ǽ"bΝ`:6{Bkp3!hP:LR3ZXy\~7V&>mg昼Rn!4l6m]XkP

关于对《论语》《孟子》的理解以下理解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当怎样理解?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宣扬刚正的人格.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主
关于对《论语》《孟子》的理解
以下理解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当怎样理解?
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宣扬刚正的人格.
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主张重视民心向背的民本思想.

关于对《论语》《孟子》的理解以下理解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当怎样理解?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宣扬刚正的人格.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主
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得道的人支持的人就多,失道的人支持的人就很少.

2正确,是主张重视民心向背的民本思想
1错误,应该是对“仁”的执着,不仅仅是刚正的人格

正确

感觉挺正确

第一:有志气的人,或有仁的人,不会应为贪生怕死而伤害仁德。
第二:只有讲道德的人才能广交贤友,得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