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KUAI dian ,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9 18:15:26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KUAI dian ,
x\n#y~=%0\2: dc 8DIfJZEIDwSU\+am;NA?fr6p䲦72+fzo>ToY_'J>ۯX~c&E<n|R4'ڗ*f4Xç"I#ւݻ(e˙釠SQ؈^?z^˨1JCkjzĻAaJG4jka)=r\kmϸ+ypYgRlݴ­~8?*:X3\rP)Nm1tk|[Τaw ɱiޛ~3GGk*Р3.Lş~vdoָrfnk֋ma;$6Q7*{5Ydɒ5=|4wtN S8!L` D)3,њʀɞx{zw3eE%AXJc$xL^i1vE ~xvh$L#X x|MϚ5Vt|`94xZ/./=΍2Ӊm!A洳A㔐?TGfK7kt@)p yV0ߠ>+GTHޮiԱdܳG2zGYڔ[C#`8nj9 GG|Hݻ/6o$&oGT7GTzk< a~[Iz:#,N5#z6!܅(DYwr-N\\M!dr twKEQ_pkjG* .GX#dƎ?qɍ˟?E/?*3G+k`rFKiՙ*@r:.{FtM|b՛nz] T]l×GԺgO3 B:I]6y?JW*AY(N}t%:3/ڑN{DլL؅ b
;#E+N&U,YIY֟6hlke=2!fKJLe8[=ZyHej(֟N')\RXr-+sI"hWqlZvL4VbYZ(# KԎ`MS@8l'Vzd6W8ve߿H x>PF 'ģJ بI(?WW29*(jz0oɅ0:9Smj/ bBra)R.e~ʻ6!9lE;euot&y * ~sZ] Սj >^u̩ yIXBP@L~Ȭ_!VCu=i.: .Ōn3lzOZ#5!+k䢞])vnx{pLqW:8@a**`cKaDMگGMFkQ!0>p3M,KQ׍Nf×O?j7MQPK)HS؜*b6ة T]ӹץ_$Er<0Q5;saq2{.ON.XLu*^^.8j^ϕT$1\>z)*{@lT(.wɺŀW]@)iE;5sFlv"cWyE{S0◙V3b1->dcnx:0f1!R`6f=x (9?Ó26+,1SөNvIܮuPa>{7"KޢIs@: F@X X7ATS9U`UĊ(__к{]e' 熁eXUl؟PU*HҶ 'Ú*aX啒O?#1K)LO!|ߴr.0Nb7eAJTlLC1ԛID/ފ&s{[ i!I!5{X"_@K" ՠ??%3WǏv[ ݑbZ,0m 8ϫiܮ UCw we=M2@\;ib쪀+eDK5ⳅ+뒌.v(,],`4֍VBQk<_g[1.=\9PTl@[^_seWxύ@䮠KTR]mhhKHMsMgA%!^gWL'M~ X#*=ɵ`iHkOOUxx$ ?Ac*ڥRvSopCq(85/xViQseU<%ieY5 sEÃ(wf[ql3fЉߤvbS8{e\% g"7PiMvd&WX'5E2+6L̠HL*Gy)'o*֐qpۉ.rak=?.ãr0R+g/Lד~S ěv AS:ƙxxLoHMպxfFѼ_ W,EfLgR p~_`;İ w/ Y":]6ă >)D :JACjiŤѓ NT6!A< X;m*O"L'ॆI˷Ȉ7Vq@qb2mFzDd*'t{.N`zC=-EMRWuؘʥfY|$մr]3C+%e|]}DŨKV .%(Xuff!A_gB#sKďˡ.jU|dNvuwUlY0OӞvc}ҫ~7mKv!g /q^FDbvS<] 9bLϒ.2Q+lͨNrv\AG~%1p1C<nNܜjЂ6$natc*&%F8s UT8O5Mh9|eM߄'I/>V9yh"&Y|d:`ޮE`= $e=pI\})EOz]}aG  =`M*l-3BJ(]ͧao$*D<6k{E6Z f%St7HHjw,y2+wINeD.M!1ޡbY;朅FT>72[#`?8 ( xH*j cqOCR%S>qU9?U.qEd|~vR^6Z3 %g3p )2(Xi1Ԥ%AصE ց%h \8MDiE(3ܦ#\ 3EL''dlQNJF.E*W[ߺ #Ww(?•U}@p.I-h`uV݄2>aw<˓ޣL:!si}=`kORP\~_w~UOY~A*ꦥfU]%@Q"BKLc׷$7^5tZO Z ц0ϴ=bK=٭$]fa%j橨ڗ~ߪ)i1$=D^t[U-o^ |c+ OŁn&`RHLd֑ kǰQ"N0'li`EeZ#ƞ(S 4ǣCDbaJm7Ӽ=Ps|'/EӫhM<#A82홗 S$h1%#wqdwQ;ٜRԼ$)Hso "EB6r.psq Њq4ae6R fʲۑHyBVcm?UA]NUhwIJmVI|(@{p Y`۟4 W=`}̳?ٍC]Q&l쀅X)HH#~Z2/;ITku5mZ^՜Phǔm閥Ojf\RBT"Dc'KI.Otſ~ÝA꯾S5YiLVB?i+5Ў% ]RmlK F׻L'[[W!D6^/kj@ b~9x@@L_p"J˔Z|J8 eJ gGt4]d!h]{z`φ(Q`8KbJ4_!YP_*>IUr1*#;#T3|E8a1>M˳XMdT$DaPB`vAFb3G+v!N-)8'ƂNT(UUYilJHgD/c;&OA _!~A)ھş2`ME6rpY>;Ȯ{ShPߴ%1x/X@dԆvMf*eV]cxtĶLguG%ӏ<a&GY[3ˢIDtaOcKM[[*ZS ȻlnN\zDj] Y;ZkAi oFuۋ,v[ԊWLÉ& .sf3jH jgEv6t ~C=6]AwvP#x uv-_w{eh&7a.v{YdB/a7_o3hzZLoAoV {S4txXhqD0;1-? *>[*uK-G̃~>[؆Y-ؗnnikYP.6ӘMSMim hwٺCgQ AN,[a&x7A]FTFcۤ%d[ݔ`j0ϢK:uD槥Е-hֶ!Ǿ_:؆+" E%^y/uS63)3/dm gU^v8J[Sh?ݳi 2ޭCZuaޜHQs^[;ĩ; $X^d4TӾLl1$`%]/x]wuHQ@O[VJˬeI f3A[H^)Jan0M*\2h&|s2 Hi_OMٟpVgJj=漉>Ei3jvVrJbXɪ-2[ӭAqnV]da϶ZC>=,g>Bճk-5wL B}o#lwm+ݍIjIZ*Mp40\h5pKKK]jMˀye.-{ƺu= |<%=y%V^\4z^ ;6[(O^1(visGu{zG 8LgQZTG^?eM(;vh`;7[f=Ȓؒ/IixCBzZuriZ%X<ǘ(!&0.I^X ^ wH|ԂBy w$\tc0/Xst1<ݸ rcU]nuFMi+f'PZR\UvGJgIU31sw=X,;EsrN,źKQ}ApE/*쇭r]|69>yIzKqH&$11hS-q]~y_U:fȠ .|1u mM$5ozq>."|1F4 ?<ن-#=|+g3>@2 9+.k!`M;qh:w/UW,3?![E6$Y͘AYyQ^ z}x.T.ч*WI+QzѭHStE)VB oN<Ҵ.ٱ(3 r#ζgs;Q{ʫIv^|W!{Mk*~k* ۛ(DzAc$ԛ ܛ~O=h}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KUAI dian ,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KUAI dian ,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KUAI dian ,
封建制(分封制)的由来和内容:
在西周初年,周武王伐纣,是联合了当时所谓的各路诸侯(实际是部落和部落国家).武王伐纣成功以后,为了犒劳联军,酬谢功臣和巩固政权,便“裂土田而瓜分之”,将天下按大小等级分给诸侯,这就是“西周封建”.“封”就是瓜分土地并划定疆域,“建”就是指派国君并厘定等级.具体地说则有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封有土地,建定名分,于是各得其所,天下太平.这就是封建制的由来.
影响:
制(分封制)是邦国制的第一大特点,所谓“封建”即封国土建诸侯.封建的具体做法是在国与国之间犁一条深沟出来作为国界,将土翻在两边,并在土上种树,这个动作叫做“封”.在指定的一块土地上指派一个国君建立一个国家,这个动作叫作“建”.“封”是划定国界,“建”是建立国家,合起来就是封土建国.这是西周时期的一种政治妥协和政治安排的表现.

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

全部展开

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被称为“诸侯王”、“君王”或“国君”,也使用“国王”的称谓;
受封的诸侯必须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汉语对中世纪的欧洲,被教廷所封之地称为“王国”,君主被称为“国王”。
中国历史上的分封制
传说中圣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的基础。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春秋时期,随著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勉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以分封子弟的方式,调和异姓诸侯王与郡国制的两极偏差,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先后分封七个异姓王。称帝后,又分封同姓子弟九王,使后来中央政府及封国之间的斗争,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汉初恢复封建制,同时又施行郡县制,使郡国杂处,以相牵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历史上自三国开始直至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各个时期国家行政区划管理山不同程度实行了“分封制”,但分封不是主体;各个朝代政权稳定以后,封国与侯国实际成了行政区划体系之一,或形式上分封;即使存在军阀割据政权,大多数情况下,要领受中原王朝的册封,如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的楚国之国王马殷,尽管于907年建国,仍旧于927年(天成二年)接受中原王朝后唐册封为“楚王”。
周朝初期,由于灭商以及东征的胜利,周统治者开始分封诸侯。受封的主要为同姓子弟,不过也有异姓功臣。利用册封,周天子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赐给受封的诸侯,叫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诸侯国。诸侯有权管理封地内的居民,有权将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叫他们作诸侯的卿大夫。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应该定期进行朝贡,还应该随时准备率领自己的武士和军队,接受周天子的调遣。分封制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是周朝社会的基本结构。秦朝以后虽然主要实行的是郡县制,不过,分封制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
分封制的结果与影响
(1)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
(3)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
(4)走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通过这种“分封制”周天子与诸侯关系是一层接一层的。

收起

内容: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实施...

全部展开

内容: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影响:
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

收起

分封制是指君主将自己的国家领土分与自己亲信或功臣作为其领地并成为原国家的附属国的国家制度。其影响十分深远,有利有弊。
优点是:1、分封后,原本庞大的国家被分成若干部分,原本君主无暇顾及的地区有了各领主的管理,利于整体发展;
2、各领主拥有自己的领地,可以自行立法,进行税收,这极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3、均匀的安排军事力量在各地,这样更有利于...

全部展开

分封制是指君主将自己的国家领土分与自己亲信或功臣作为其领地并成为原国家的附属国的国家制度。其影响十分深远,有利有弊。
优点是:1、分封后,原本庞大的国家被分成若干部分,原本君主无暇顾及的地区有了各领主的管理,利于整体发展;
2、各领主拥有自己的领地,可以自行立法,进行税收,这极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3、均匀的安排军事力量在各地,这样更有利于全面的顾及边防,而且在中央军事力量不足时,各分封国可以利用自己的军事力量予以支援。
缺点是:分封制导致中央权利被分化,发展到后来各分封国逐渐淡化了中央的领导,拥兵自重,威胁中央权利,最后各分封国互相攻伐,导致国家衰亡。

收起

“封建”一辞,最早见于春秋时富辰之说:“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封建”,简单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诸侯,而使之建国于封建的区域。这是上古时代战胜的部族对于战败的土地和人口施行的一种统治方式。由此可见,所谓封建,自应有部族战争以来已有雏形。但封建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

全部展开

“封建”一辞,最早见于春秋时富辰之说:“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封建”,简单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诸侯,而使之建国于封建的区域。这是上古时代战胜的部族对于战败的土地和人口施行的一种统治方式。由此可见,所谓封建,自应有部族战争以来已有雏形。但封建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有人主张始于西周。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五帝三代时期不断发展,到周朝时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达到顶峰。柳翼谋谓:“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1],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周室鉴于当时诸侯之众而又各据要津,后世必为共主之患,乃著兴灭国,继绝世之名义,封建诸侯,分封周姓和功臣到各要地,利用各地原来的氏族部落建立国家, 势力始自上达下,周天子正式成为天下共主,周朝的封建规模正式完成。传说中圣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
周朝时期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封建制度”开始破坏。春秋战国,大国兼并小国,多以其国境置县,封建制度逐渐式微。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封建制度”,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勉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以分封子弟的方式,调和异姓诸侯王与郡国制的两极偏差,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先后分封七个异姓王。称帝后,又分封同姓九王,使后来中央政府及封国之间的对立,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汉初恢复封建制,同时又施行郡县制,使郡国杂处,以相牵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历史上自三国开始直至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各个时期国家行政区划管理上不同程度实行了“封建制度”,但分封不是主体;各个朝代政权稳定以后,封国与侯国实际成了行政区划体系之一,或形式上分封;即使存在军阀割据政权,大多数情况下,要领受中原王朝的册封,如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的楚国之国王马殷,尽管于907年建国,仍旧于927年(天成二年)接受中原王朝后唐册封为“楚王”。
封建制度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文中认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柳翼谋认为,由封建制而入郡县制,“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1]。封建社会发展成为一国政府体系统一治理的完全大一统社会,可说是社会进化(包括产业、商业、科技、交通、军事、行政、思想等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社会变为大一统社会,世袭贵族和全民阶级制度被取消,代之以官僚选拔和行政制度,确立了广大人民之间的平等原则;而基层民间自治机制,仍得以延续发展;在中央则采用君主集权制,直至民国。
周武王实行第一次封建,原因有三:首先是为了安抚殷民,同时加以监视;其次是进行武装移民,借此扩展势力;还有就是笼络人心,以巩固周朝的统治。
封建实际上是分封诸侯,即将土地分给诸侯去建立他们的管辖范围。周初第一次封建的经过和内容,主要有以下数项:
周武王灭商后,自动退出殷都,封纣王的儿子武庚到那里,继续管理商的遗民;
周武王在殷的附近,分封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目的是监视武庚,称为“三监”;
周武王定都于镐京后,又分封亲属和功臣为诸侯,这些封国大多数集中于黄河南岸。
西周建立两年,周武王就死了。他的儿子周成王年幼继位,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代理政事,这种做法称为“摄政”。三监不满,便散布谣言,说周公会对成王不利,又怂恿武庚共同起来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亲自领兵东征对付三监,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把乱事平定下来。后来他在洛邑(今河南洛阳)营建东都,把参加武庚叛乱的“殷顽民”迁到那里,又派驻重兵加以监管,将洛邑作为统治东部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此外,周公又制定礼乐,藉以维系国家和社会的秩序。
周公平定了三监之乱,实行第二次封建。目的有三:
分化殷地遗民,防止殷民再次起来叛变;
巩固周朝的统治,作为王室的屏藩;
扩大统治范围,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把殷人旧地分封为宋、卫二国,以方便统治;
大封亲属和功臣,作为王室的屏藩;
周公特意把第一次封建的一些封国向东移,部分更远至东方海边,借此扩大统治范围,并将殷人的封国包围其中,以防其再生叛乱。
周武王和周公总共分封70余国,其中姓姬的诸侯占了53个,可见周初两次的大封建,所分封的诸侯多数是周王的同姓子弟,其次才是功臣。在封建制度下,周王又称为“天子”,具有高高在上的权威,分封诸侯的作用,就是要他们作为中央的屏藩。
此外,诸侯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等五等。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定期朝见天子,并带兵随天子作战。
西周还建立了一套宗法制度,配合和维系封建制度的发展。宗法制度规定天子、诸侯等职位,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其他儿子则被分封为次一级的职位,即诸侯、卿大夫或士。这两种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周朝的统治。
周天子在地位上的变化,是其封建制度瓦解的主要原因。封建制是以天子为首,由上而下的系统。自平王东迁后,因其弑父之嫌及诸候拥护,地位日降,终至“王命不行”,乃诸侯崛起之时,霸政时代开始。为迎合需要,郡县萌芽,世卿世禄式微,上下阶级被打破,平民地位上升,经济教育权力下放。宗法随时间淡化,封建面临崩溃。及至三家分晋,战国开始,上述情况发展更盛,改变趋势锐不可挡。“周初千八百国,至春秋之初,仅存百二十四国。春秋诸国,吞并小弱,大抵以其国地为县。因灭国而特置县,因置县而特命官,封建之制遂渐变为郡县之制。”秦灭六国,废封建,置郡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制度。

收起

分封制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作为西周的最高统治者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之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被分封的诸侯,接受周王的册封和礼器,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如果诸侯间发生了争执或冲突,则由周王进行调结和处理。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

全部展开

分封制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作为西周的最高统治者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之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被分封的诸侯,接受周王的册封和礼器,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如果诸侯间发生了争执或冲突,则由周王进行调结和处理。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对于不尽义务或反抗的诸侯,周王有权进行处罚乃至征讨。
周武王死后,在周初的大分封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是周公。史称周公“立七十一国”,其中本家姬姓五十三,奠定了西周的政治格局。
分封制也是一种分级立宗制,不仅仅是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其封国内也要进行分封,封其子孙或其他贵族为卿大夫,给予一定的土地;卿大夫在其封地内也要分封,封其后代为士,分给采邑;士以下不再分封。关于分封制的内容,周王与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最好辅之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如周成王、周康王时期的会盟诸侯;周昭王时期的巡游南方等,
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加上礼乐制度的制定,协调了贵族中的等级关系,社会得以稳定下来。这些受封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分布在天下各地,构织起四通八达的统治网络,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周王室分封宗亲贵族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利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的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或为同宗共祖的宗亲,或为彼此通婚的姻亲,横向联系也比以前密切很多。从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和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来看,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收起

(1)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
(3)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

全部展开

(1)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
(3)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
(4)走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通过这种“分封制”周天子与诸侯关系是一层接一层的。

收起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1)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织出全...

全部展开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1)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
(3)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
(4)走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通过这种“分封制”周天子与诸侯关系是一层接一层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