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初二物理竞赛试题,如图所示,将一把刻度尺一段悬挂,另一端垂到玻璃缸内,当向缸内注入甲液体浸没尺的某一刻度时,尺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倒掉甲液体,注入乙液体使尺与竖直方向成6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0 22:17:00
一道初二物理竞赛试题,如图所示,将一把刻度尺一段悬挂,另一端垂到玻璃缸内,当向缸内注入甲液体浸没尺的某一刻度时,尺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倒掉甲液体,注入乙液体使尺与竖直方向成60
xW]SSG+g"/${Qm' *Tli3!oH ѐ 0ߙ{ڳ{N }䀚cW3}z6;<{S){OYp[.}5W_>N7jyr^!Ys`UsX)K^#0V_3/ hM}3S_^c]5񚟽VOiLM-tQ嚺y*Zdي6ۢyhHG3Jt!J)îϹ/l1x[fqlmI&,31RΪeLF?Jò)V\Fnx=ȕ]a|0=reѣ&rjvr\95S{ɩ1UۭA[l`4O8 NY!Ǹmh~e:V{bm'r 8f;/2p v8qet &a.}mw!4{sߑNg.G,\i$:QVl{!+?Xfck; ALRa ]+ _>G,ɎR1~6n(], e>5zګ-jrբ;'AfyPg{$S˵iJq$Zw2ݥiDe$c7ţz+Vywb1YA=3x0niC毁hdM,oeJ59]϶wkA&M d1}wޭO>b . @?}gߟ9efm1yOv]feR(u 4u`'!&rJæY烮 :A:T'BSMA=dQ\QPB%wʖ$|GLb;!` tXMh]RraJ9Dh"\=~3A5PbthX>$EȂ!#52KrLؽv&HQ-t*W ~/Ilݕ=UV|-EeEճbg^+agH8`g;arZ9YB2,P[-GAe *~/Ur[2iM3_Œb +Tc 7j&RK<1>X0ƒ3ޡ: ՠ 9k^ry~=!ٿUk<|Y#RA汸{Je֊Ci.KR#xztS> dzUǝxWX/ ȒR"~-%

一道初二物理竞赛试题,如图所示,将一把刻度尺一段悬挂,另一端垂到玻璃缸内,当向缸内注入甲液体浸没尺的某一刻度时,尺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倒掉甲液体,注入乙液体使尺与竖直方向成60
一道初二物理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将一把刻度尺一段悬挂,另一端垂到玻璃缸内,当向缸内注入甲液体浸没尺的某一刻度时,尺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倒掉甲液体,注入乙液体使尺与竖直方向成60°角,此时液面浸在尺的同一刻度,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多少?

一道初二物理竞赛试题,如图所示,将一把刻度尺一段悬挂,另一端垂到玻璃缸内,当向缸内注入甲液体浸没尺的某一刻度时,尺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倒掉甲液体,注入乙液体使尺与竖直方向成60
1:1
不管是甲液体,还是乙液体,液面都在尺子同一刻度,也就是尺子浸在液体下面的部分都是一样的体积,也就是V甲=V乙
根据浮力定律,浮力F=ρgv,F甲=F乙
所以,密度比是1:1
假设,刻度尺长度为1,液面部分长k(比例值),液面下长度就是1-k
绳子拉力T,重力G,浮力F,直尺与液面夹角α
把悬挂点看成支点,则
G×(1/2)cosα= F×{k + (1-k)/2}cosα ……①
把直尺与液面交点看成支点,
如果重心在液面上
则 G×(k-1/2)cosα= T×kcosα+F×{(1-k)/2}cosα……②
如果重心在液面下
则 G×(1/2-k)cosα + T×kcosα = F×{(1-k)/2}cosα……②
F = 1/(1+k)G
T = k/(1+k)G
不管液面高多少,当直尺倾斜时,浮力F与角度无关.

图呢? 尺子是否靠边,绳子是否歪斜

wwww

1

兄弟们,设想一下,假如在他们平衡的时候,你将线剪了会怎样,尺会以接触点(尺与水的平面接触点)轴转,所以这是个力矩啊。
这题很诡异啊,还真有可能是1

有图有真相啊。你这没图怎么让人做啊。
我大体上给你个思路吧。
是这样的,但凡要求密度的在初二只学过:密度等于质量除体积,因此,我们只要知道了甲乙的质量比与体积比就可以解决了。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初二应该还没有学三角函数吧,我现在高一,记不得学没学了,当然这题也不用。题中有角度那么画图解决就行了。
另:你这题不少条件吧?有没有说甲液体质量等于乙液体质量?...

全部展开

有图有真相啊。你这没图怎么让人做啊。
我大体上给你个思路吧。
是这样的,但凡要求密度的在初二只学过:密度等于质量除体积,因此,我们只要知道了甲乙的质量比与体积比就可以解决了。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初二应该还没有学三角函数吧,我现在高一,记不得学没学了,当然这题也不用。题中有角度那么画图解决就行了。
另:你这题不少条件吧?有没有说甲液体质量等于乙液体质量?

收起

答案是(√3+1)/(√3+3)吗 ,如果是我就写出解题思路,如果错了,那我的也错了

D,因为原先变形大,应减少对象的距离,但现在的对象的距离不变,增加了等效焦距为减少对象的距离。在此时间外,而不必担心仍然2倍焦距,图像之间的距离的1倍和2倍的焦距应的焦距,因为焦距变大时,1倍和2倍的焦距之间的原始焦距变大,所以选择D...

全部展开

D,因为原先变形大,应减少对象的距离,但现在的对象的距离不变,增加了等效焦距为减少对象的距离。在此时间外,而不必担心仍然2倍焦距,图像之间的距离的1倍和2倍的焦距应的焦距,因为焦距变大时,1倍和2倍的焦距之间的原始焦距变大,所以选择D

收起

我给你提供思路,画图之后运用三角函数的关系知道两物体体积之比,然后由密度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出答案。你是不是少给条件了?比如说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