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1 19:37:54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xYv~&yr$/ Um xFwU_ KIѭ~U|kݵ^DsS^#8]R_y_8^;7ZzLl o^r oނEPypf[t/ 5~[?DdܥH;fHF63΋PN*^M^?4N =-IBAPpdF~{"ra마_2S,: rܕڙuߔb;*lP]vVw7E-*+oFjy0Z~aAGݯ%46\DZiG5h?nz\+'{#'_m͈"W gz\y&rtPT?Hm#~OJԣ_x?~$pESPOvyKdU>N:us"k6 'S!s5rBn⓬m*\++-W$L[Y\d!2) ^Ȗ3^~sF(}1>d, 6َ0Gtzrj%  v.5^D`'o-/9,SFlwS'/F☄btp-F@K}+ϰ6FWM,+B%8>`AYVIB5ū h&C0izBIx8S/MNl`?n {ʘ!tcQY] ( ]w{DW`AEcX3^_}pWM?Ye[o9yG n ךș {F05e +S7`?s 1(j7H%.i,KL1\OO 4UN]GYl+kO)%|{甉$g/62(a˻߈ auۼdB#c}"wJQG7DcRcMCHz^~H<뗋zN1E8ĉ0m' bà 'Pyz2nS 쮿1 .u7P?Tr xQ9bk8C"i2r @NDrOLk"Gx<꺫S5H.tW"tPr " X*I4eRƂÎ\^+TƦ^aRWqDeSMg9 Q"2/e&#m 3U3=Y{  $3{Np?ůZ|+8/5H$4*! U]HT̚MDFĨe9QF+ʺ(t$sW}e{X潨C(SndNa ær3-ס4xד`JPU2s+Jc tEӎ?Esq>/4&ۛaA#T:_DǖQgG'efH}^?anE9C EmSTxEfmjk=ea8|S0{kp3 1t!Qjd%=@Ap[_8|'I]پqj#яT~k2#uh xIZ"JWBy{W EË\0-_AWsANF2S@aATx ?!nGNbx' Y\6o4Ll3-4& GI!+ʭiP G ـ^#=P wi0 i/FH>dGbSP t Cg9n:u#ץCeq>1;m4 n*6̎}smۿqξ^u7M8PWl`kIcHo26M1bQ2zf2SF5ٚzPoߙ>ZIN oZgۺ0՝!S?O/`i *LC:3J$ce.d GECD B&{!C)ß+kv\y _g chYS-[J 2+| |kq:Tɬ9> ̗wkuƖ !Uy&.{ WOŸ8ۑ$Ω ]Ayi'V˟m\. +m5E7F%&:W/,Er^Sy va ܫ=5QfZ#׊Ab4;"X0uYM#yb'8UмԻsv.h{&\"F>Yx]K/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大纲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
  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
  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
  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三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八、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九、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和阴坡)
十、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十一、开凿隧道问题:
  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十二、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十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4、劳动力5、科技6、工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