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字愤的意思不愤不启中(愤)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9 06:48:25
古字愤的意思不愤不启中(愤)的意思
xVrG|=R&2}ZiIB8 Ou[8'?_ǛW޼{{޷ 9ApYʹVQO]|73mғjuq;kXA+*1ʟUE,!ʅޜ3& p!&Oir \E_'^#+FU4i5JpqI#zӉ~h re,jqeqx iHuAXZUc2,Pm='΍ 뒼aQx+=8,\7Ndu$,™LI:ьiSe+-_vC^ݤ7mL [[3~f3`ř(79H˅dcb1{3VEtJU|l=$10p隁 0@? E0pɳ*+! @|| 1YSC[^&L1P7m/V"B;#u&Z8EW;7ۨHѹ]q_^ ^J~ Uۇ }@Ϣo#Uu**ز_C,jTB{uem:45AT g^:36ň&ʶ& pKkWd ŰMKY8HSvK=䊆 ^XTq^"&9B/T~Seg,_ԒG x<2 5 .b@">kiчb'wA"č)q'uwKX堣2.dm_@=r<}:c7k#ahSKUg;K~yޣ@Pr Cش~$mNQ aI *jA`uvC'O%{ՕpvCyvo,jT5A ncp0CksDpTI(;{mE5=]o:Ayj fVKxactv)oQC\\'4p `e@)kun,Gm‹㶙K j&\|  U!.T2whV84G.}3{3nLYS4V%>(}=+c1w;^y]=LӺ@A#4(MVاAaj4lGE bnPgq>By[ )

古字愤的意思不愤不启中(愤)的意思
古字愤的意思
不愤不启
中(愤)的意思

古字愤的意思不愤不启中(愤)的意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在百度上一搜就有的

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编辑本段简析  《论...

全部展开

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编辑本段简析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