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出自何处?我要全诗和作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9 05:29:33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出自何处?我要全诗和作者
xXrX?UtttH^0f _^=/I]fj\=St̓'OfZglzjץn:MD:զJe ? Xݥ~P ,pG$nV;. ϖw7QjtW,rt% |u+2z9Gʹ2q(Ettv.DSLQFKQ{5D~G6Un ۋ*F3_SW2E+lQVՉ]C˖KݙA۳=ƒ;AQ߆\rQ6TVp\ y 9M Cr6 `-*>@_\\wD)\چ(aS5/ڶz"m<BU  BYp7υ,C|j=`.TQ3#;byéBOlkC5k8 5܎qVKb߆ފOԿgWcIsBk/l꧵#_^ר3vaYC\ pH UIA\η+zG-ݧ DS@c; pLgvj{Ln cOhq9#g3IwT;{xsHxnA .cJ&\e7/|~ Za\xYL;m mkS%W5O:XU 8PaX?AW9?bL/>ӝ/WH33~û5GM H=} @#ۛj{׊iy_i@XU繬5UN.A%22sy>QSjPir&/PԠ 4^F eʝҩE.ZANʝPMZJOUn;NTqUDeYnPNFnyI^"V`PۣKDNuWWtsd]+RVlHH\~Rg5o0pb,ulb![SLtHW{- U>K!a˺/b7\rgWkXu ꝉMl[,lAd5tLdh9%%,~Sa$$ۅR,_ٳԆ7JM \G%.EYȳK,;ιޫ\w>.3=.(Wy;D#N ^PM!z7+uڍR1r;kAoyʳvƊ~gv I:B|FfQ kjʶ%jn*`~}c'MB mʼn@Mm]f!%.Lou ^@XT-&qEH Wa85 cvN\!],C0a  WhIu5h7ƗڍpIC`fYsQ8+=Ap?3 2)8[.En'vTDdp ڼV&ԣ~%lъQ*7v$2W>'fgVk!R*J 9Ԣ^Q}>E>:W4onԑ7/=p2p D>вemЮ0uq((@9 9{hn3D͢#4ۼdP1ocCH6Έ".Ap*G5 2 41=5= =#},H5ʜsV)˰+{ka5sihqٕw=0[z@/YIq/\N; q$T> 2sHK*x5Fǥtǡag,0üFMdR( KA_6CSC I+kT}CQY 7ts)Q2=&BK)~%hـX)w(Np`|$w BtpX7|as#"r{\GSP.TTg` 9(ONXz<0m9q*Â= ƥp:&@6ĸs;Hs w=Д26翮st<V8 &)/ K( nJ. Z<'d_gE̦D-G Q .;1kQ#ƗYH2 wY_?i]o~N>K)vS]ƺ}mZ>}/o񸟹; b׿~ŷCJ \Qm<4cL0$[Y 0wu^yzcƿJ(ͽ2W}W4z!<8oMIioj8>xBoq`*øxvKn!M}|7M~A?ux=sѢl/BÿjӺ5^,^}MشZO n p]MئԯH8{UޗD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出自何处?我要全诗和作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出自何处?我要全诗和作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出自何处?我要全诗和作者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第25页)王说甚是.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婚后,李清照与赵明诚志趣相投,相互爱慕,多年的婚姻生活使他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夫妻感情.丈夫外出做官,分离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李清照还是无法忍受离别所带来的相思痛苦折磨,她将这种情感淋漓尽至地倾吐到这首作品之中.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色彩鲜艳、气味芳香的红色荷花已经凋零殆尽,坐在精美的竹席上可以感觉到秋的凉意.秋的萧瑟枯萎,叫离人更难以抵御相思愁绪的侵袭,这秋凉,甚至一直穿透离人的心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曹丕《燕歌行》),自古以来,冷落的秋天就是一个典型的悲伤怀人的环境.在这样的季节里,丈夫只身赴任,将自己留在家中,离别的愁苦意绪就时时涌上心头.“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暗含对轻易别离、独自登程的怨苦之意.为生计、前程奔波,离家为官,这在普通夫妻之间都是十分平常的事情,而且还是一件为家庭带来光明前景的令人高兴的事情.对丈夫一腔深情的李清照却并不注重光宗耀祖或丈夫的前程,在乎的只是夫妻的恩爱.所以,她才会埋怨丈夫的轻易离别,将自己独自留在家中.这种埋怨是没有道理的,正是词人这无理的埋怨,才透露出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既然离别已经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李清照只能盼望着早日重聚.“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充满着热切的期待之情.自从夫妻分手之后,李清照经常翘首遥望“云中”.其间,或许也有“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之类的误会,有满怀的希望和时时的失望,但是,李清照坚信丈夫对自己的爱情,坚信丈夫牵挂自己如同自己对他的思念.当“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时候,大雁会捎来丈夫的书信,夫妻团圆的日子便指日可待.这种期待与自信,是对丈夫的深情眷恋,是对美满婚姻的最好回味,是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希望.李清照在古代社会里是幸运的,她有了一位心爱的丈夫,有了一段美满的婚姻.甚至是分手之后牵肠挂肚的思恋,也令人羡慕不已.
下片写别后的相思,脱口而出,自然感人.“花自飘零水自流”,写别离已成事实,令人深感无奈,就象春花不由自主地飘零、随着流水消逝而去一样.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词人感觉到一种“长恨此身非我有”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况且,舜华转眼即逝,人生又有多少如春花一般的美好时光呢?词人不禁为此长长叹息.李清照深深懂得丈夫对自己的思念也是相同的,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对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于是,这种恋情别思就再也没有办法排解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说明词人不堪相思的折磨,也曾做过多种努力,想把自己从痛苦中摆脱出来.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归之失败,表面上眉头虽然舒展开来了,但心头的愁结依然如故.相思之情从外在的“眉头”深入到内心的深处,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解脱了.李清照注定要在相思愁苦中煎熬下去,一直等到丈夫归来的那一天.
这首词集中抒发了作者对丈夫的深挚情感,吐露了不忍离别之情以及别后的相思之苦,将一位沉湎于夫妻恩爱中独守空闺备受相思折磨的妻子的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作品的语言自然流畅,清丽俊爽,明白的叙述中包孕了无尽的情思.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之妙,前在虚实,后在词工,上片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甚妙,不然,"玉簟""西楼"俱元所借力。下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相思写得有模有样,有动有静。遍观古今词,只有李煜的"剪...

全部展开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之妙,前在虚实,后在词工,上片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甚妙,不然,"玉簟""西楼"俱元所借力。下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相思写得有模有样,有动有静。遍观古今词,只有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堪敌;然又不如,剪不断理还乱的是纷线乱麻,有形而无意,有静而无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