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第八课 人生寓言 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7 03:48:06
人教版 第八课 人生寓言 教案
x[r"Kv'O>1fgDŽ RHB $t ]ZοCfO ^+wVQZ؎sDPY;ew~á>8r3OJy'ﵣTӿ͌ʭuY-%K|ْg=zOg9Iu4WiB~Z%NC9Н1}:OSyۛN7PT %G`*SPj]FK=TUS4u љQ^ۋ̌9t% PkXRh=DYu==v~澎磜;*>|Y/?;] /uP}Ec^gu$Zң4+ֻ|ޣ%ܝW]Ϩi6#4Is=~Y;:,ǿ~e *m}~eL)3m=QW9A>VaQ axѼd:G :Y\u&ɾDTsIJ}ꋺlJE7}ɭ_lzǸ7{x;TݗG jE}& #f kF.48XDwuP-!Կ8?]21 ^^Ƹz?^"QK\NW/jUFByf=տJ':q^gC\>c>@`Ѿ>Qkd ЃMa˽!?W jy^F W;zlyѸ6+&,IV܊&;NDNp70})mׯo3HUQt>H@_ /ܐZR3spgX~K)P+eqbS\*:0"u>LZi>$} P1"*}QuSI5vE0[/RL8|G/tCeQeA!t`ՓVk$q_،&nU;[ɕe"){ R\kvrS5|Vqo!ݲN$[ aAIIC0reKǓw43{y"׿ b AC ^ sD {ǹ 1H#^9RY0b0b,|}2#@?`U ^QԋL#3#+ ‡G zAէoq7ߠv6~݂u c qHMe2V{X#jD@?:ߊTL] NH=Tbl@66\̇ ^(aP L9>AfGAz& Q]0` ?`:P/([݈>}N VpYI4@%-eah ][a'lϽ҉*#.Nlp? :Ê纸+-F(?BGx53>[`$_BTZ1Ys 5Gd j4YOH1' &o*=Z)ꀷ%햽i|q̐*RR,nt?zmʝfjWUS~ITlg@R)<F]oGo*:g[_F)a0~@!k"pXռr1Y/zn ޲t \6 k=[>Rnlu\D U:I2u*,d9U=ؐWxL`'Bp^UA'5KֺNZ/K1j3LĪ b@PzL0L~O7(踂8fi< :5>,b0r-:a? HqG攔Ɍ(fܢaax)ic-?eY{qT2&o k`f!Dȝa.~3S 2B3WweUko?N拐f7S2H1y/Z K䎃n.$IjrzdkQ}ZDJ?ȇhbUGU0WUڅI5+ݛPOm+aqǛ"ό=nsqʧ%{俭`Dyv-o;A٩_c/-/.-.Vɞz4>v/1@M޼a\u= kGjjC\"~ccx>pg񭭍U"s4Ӕv2jvg*,9y%EȧlAdmO2S6 f! o5lO.TgZՔE:_.T& \mք.lj8ma/Nx]볷`puL E@sr@ՔKVǦv`e3;(p`,XJ4|ywbG~Pʶt{O똤 Fc0h?ƨ+r)؄4S.e5K8r\qj+wT zOWxe#l_Q7{Ϸ6/D]g\c#!@x{@)搿M{ nfl^hM%Iyuc vI &qHkH_q(Gc!jUkhY;Dd/TNMscNB1tKLtb =&D !!P<0x6,PiY槜`{D!J.x{Vvo^hf|DmMuvr1h W8td|_fMonLIG/vsBb:qC xBp(}`7% vªv3zzu*,IP~cbk|!s%a(X`3(~ǰ60. v \mo$L}XoQFocfWvb@ePo51amo0sC^vuMmjsP M|.g࿬oZ_bt~~gŶ>x߁ҳ7`щ?;MΥ޽YEڢϣ"'cKx@ 8N>8PX!-G FPvFHdǐ HÜ7R~V M>9 OD "OdzCLm&{§)Ӑ]V!#`~y*o)!q`N gJbL%8]Ǩ07 -7=WSQ4$L]6Glr\r ,gX9K8kpF A?o,?Ɇ9XɆ_j s?>>Ut? uF^̛?l$+K;t2l{'x tw̩JrvFBH >-(ѱ*B[+}F 㳠9|^@I2~)j2 LI Y30v`&x֒O0\0S2S\[d)PĦMJ8qK\\B/j&H&x!(w{3^$'ID50h.ƷSx" bbp:o/XCViB,(RG@pxr`uoRT #24$AurC^J:i1^jNuQ $-jޘGUڷgMy:鯙vYz=N46jݘmb*crCߛfgN:bi̽.Srj)F>@Iv^T1F" ÂV"Zʷ4[: ͔k L4cQ9A58YaADI=olgU:QiQ:RBG38W Řj[ +6heVĩtp]K05u]&ѫ;z`()øFhi~' 97~.9咳Ue(CF+,fbhU!.:}AJf;i.T|wIL0^':j22\ lyOn)dJa6hZd+i۴GM-u,1q {z:3:A>dte'dU m+m灤/H'{&Wa:C+u &uwL߂;C)uIOp d_lhz$nYUFR=Mzabn8oԨI>%*/X-0F]#R{Qqj|/,dKO592o}l~վmЈW%Z#PD=c/~gnďyWq #T I9K;?B  ;MÖ$-` L- "?LYC-v6ЅTH#,W?{_^o y׊"s$M/ܱߦ#ENF3{BʌR105~; kd>r΁{0g85 ?Ֆj Tb~1__2ijz%+sn\ .:ͧʵqI`\IwhͿ]#12΋QsBڴ H_s\&3aI!/g 󸸹7D96Z9ӄ18P)D9/>؏mR̂Vi d%X 9W#^būa gj^]'?sk/мm|r )d8aaP;1ArW "Dd']Z~-Kq0OG43iziI#+ݢ4˿_{"/Ʊj*m4;{BV&+0qoLX֩'э%}`kKlbeys)HO(Z7sj&.3YRw#aͶA#RJf%$يBxYva]i?Y-

人教版 第八课 人生寓言 教案
人教版 第八课 人生寓言 教案

人教版 第八课 人生寓言 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寓言的含义.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含义;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介绍寓言.
解读寓意.
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身心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律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戒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精悍,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朗读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二 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什么?(得失之患)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截然不同,刚开始她是“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而后来,她感到“紧张不安,心痛如割,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就是白兔相对于月亮身份的改变;在拥有月亮之前,白兔能以审美心态面对月亮,因而能感受到美的风韵;拥有月亮之后,却以功力心面对月亮,因而不但不能体会美,反而还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白兔慧心未泯.)
(3)文章将白兔与人对比有什么意味?
(文章的原句是(和人类--决定)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她是聪明的;人类,作为白兔的对立面,理所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慧心已泯.人类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既得利益的,因而也是愚笨的.可见,这话暗含对人类的讽刺.
(4)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理解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5)讨论: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一无所有就能心安理得吗?
(“一定 ”这个说法过于绝对,世上拥有财产的当然不会每个人都患得患失,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拥有财产就极易产生得失之患.要理解“拥有”的含义.白兔拥有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根胡萝卜,一把青菜之类的东西,正是因为没有能力保卫月亮,所以白兔才会患得患失,因此“拥有”不应泛指一切东西,而是指自己缺乏保护能力却以外获得的巨大利益.作者在寓言中表述的并非一个非此及彼的绝对化概念,而是要告诉我们:审美态度和功力态度往往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能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慧心:智慧
嬉戏:玩耍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多用与女子)
闲适:清闲安逸
禀告:旧时向上级或长辈告诉事情。
厄运:困苦的遭遇
行乞:向人要钱要饭。
正色: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
归属:属于
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
无忧无虑:没有烦恼,很轻松
心旷神怡:心...

全部展开

慧心:智慧
嬉戏:玩耍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多用与女子)
闲适:清闲安逸
禀告:旧时向上级或长辈告诉事情。
厄运:困苦的遭遇
行乞:向人要钱要饭。
正色: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
归属:属于
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
无忧无虑:没有烦恼,很轻松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阴晴圆缺:文中指月亮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形态。
举世无双: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形容无人可比。
心痛如割;由于失去了一些东西而十分心痛,像心被刀割了一样。
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多愁善感:经常发愁,容易动感情。
天灾人祸:注定会发生的灾祸。
突如其来:事情来得太突然,出乎人的意料。
异国他乡:别的国家或别的地方。

收起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

全部展开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 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朗读
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②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收起

教学目的
1、学会欣赏寓言;
2、能多角度的理解寓意。
过程
一、导入(《白兔与月亮》)
二、学生读《白兔与月亮》并复述
三、探讨故事内容
1、指名读描写白兔拥有月亮前后不同心情的句子并归纳
前:心旷神怡 后:紧张不安
无忧无虑 心痛如割
闲适 ...

全部展开

教学目的
1、学会欣赏寓言;
2、能多角度的理解寓意。
过程
一、导入(《白兔与月亮》)
二、学生读《白兔与月亮》并复述
三、探讨故事内容
1、指名读描写白兔拥有月亮前后不同心情的句子并归纳
前:心旷神怡 后:紧张不安
无忧无虑 心痛如割
闲适 得失之患
2、为什么白兔的心情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拥有前对月亮是欣赏,拥有后是占有)
归纳寓意。
3、小结
《落难的王子》
一、自读《落难的王子》找出王子落难前后的神态语言的变化,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1、板书: 落难前 落难后
流泪叹息 正 色
太可怕了,我 无论落到谁手上,谁都
可受不了 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2、感悟(学生谈)
3、联系生活举例
二、思维拓展
1、困境就一定能磨练人的意志吗?
2、是不是只有厄运才能战胜脆弱?
三、能力训练
写一句人生感悟

收起